台灣雕塑學會

[ 展訊 ] 動物之美雕塑展 (2017年5/9-8/9)

展覽名稱:《動物之美》

布展時間:5/8 (一)10:00-14:00
開幕茶會: 5/13(六)14:00-17:00
展覽時間:5/9(二)-8/9(三)
撤展時間:8/10(四)10:00-14:00
展覽地點:羅丹藝境

展出人數:19人
作品數量:26件(目前)

展覽說明:

   藝術創作的題材廣泛且媒材多元,僅就視覺藝術範疇而論,能呈現的創作語彙就千變萬化。然對觀者而言,並非各題材之表現皆能令大眾理解其所述,無論是直接面對作品以個人的感受理解,或是經由文化媒體的傳述而了解作品的義涵,因文化養成的不同與美感經驗形塑的差異,使得作品被「理解」的程度有了深淺。

    能觸及觀者美感經驗共鳴的藝術多來自於生活,藝術家透過創作語彙對社會現象展現關懷,也對生活的細節表達感知的轉化;當作品的意念能感染人們而牽動認知的共鳴時,便能將美感傳遞;當生活中五感所及的細節皆能運用美學用心經營,便能讓參與其中各年齡層的人們建構起具美感的生活品味。眾多題材中,自然之美的詮釋往往直接而深刻,且較常為各年齡層及族群所認識。然藝術不僅是再現自然,其更期待的是傳達情意的想像!

    現代人群居而作,時而在生活中保留對共生自然的浪漫情懷。自然題材裡,單就「動物之美」的類題創作,其形象密合於大自然,卻比「花草山水」易於呈現情緒姿態之動態情感;而其接近於心理移情的氛圍表現,卻不若「人物」類題的表達直接;藝術家針對作品,注入其情感想像、結合創作手法精粹而出的動物之美,其形象在與觀者對話的同時,所引起的共鳴也保有了曖昧的美感想像空間。多數作品卻將不同的例題揉合而一,使得情境更具深意。  

    藝術品的產出與傳承,成了地方居民之於人文生活的質量累積,描述生活史及社會百態,讓「歷史感」進入了創作裡。已故國寶雕塑家黃土水,其關懷的題材與質樸細緻的呈現手法,讓人們看見了時代的的軌跡;其《水牛群像》(1930)作品中水牛群與小牧童的刻畫說了個今日難以復見的生活樣態,黃土水不僅將水牛的形象刻畫地栩栩如生,更讓牛群走入了經驗過早期農村生活的人們心中,與臺灣真實的過往接合;反思時代的進程及人與自然若即若離的共生情狀,成了本土化的指標。

    藝術家藉由過藝術的創作,傳達感受到的自然、表現感性的語彙,讓人們透過換句話說的眼睛更深刻地認識世界;無論是集合表現的題材或是單一呈現的主題創作,感受作品中的動物之美,讓人們體悟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之情意。